【中新社江蘇常州五月十二日電】(記者唐娟)二0二五兩岸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對接會十二日在江蘇常州開幕,兩岸企業家代表、產業界人士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等聚焦技術協同、產業鏈互補與海外市場拓展,共探新能源汽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路徑。
兩岸企業家峰會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專項工作組大陸方面牽頭人、智能製造及裝備產業合作推進小組大陸方面召集人蘇波表示,自二0二四年「兩岸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基地」在常州揭牌以來,雙方在技術研發、零部件供應等領域實現優勢互補,已推動四十三家在常州的台企深度融入大陸產業鏈,示範基地已成為兩岸產業協同的標桿。他呼籲進一步深化智能網聯、電池技術等關鍵領域聯合攻關,共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目前,常州已集聚近四千家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二0二四年,常州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產值達四千九百八十四點八億元人民幣,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達七十一點九萬輛,佔江蘇省產量的百分之五十八點六。常州市委常委楊芬指出,常州正通過搭建常態化對接平台、設立產業合作項目庫、推動產學研融合等舉措,加速兩岸資源整合。目前,該市新能源企業中台企占比逐年提升,超八成台企正積極對接大陸整車廠商供應鏈。
根據「兩岸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基地」建設未來展望,下一步基地將聚焦全方位產業環境優化、精準對接平台搭建、技術創新合作深化及人才共育四大方向。包括定期舉辦產業對接會、建立線上交流平台、組建「常台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並加大對台企在智改數轉、綠色發展等領域的政策扶持。
兩岸企業家峰會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專項工作組台灣方面牽頭人、能源及環保節能產業合作推動小組台灣方面召集人杜紫軍強調,台灣企業在零部件質量管控、海外渠道佈局等方面具有優勢,「兩岸協同可助力打造安全可靠的供應鏈體系,共同開拓新興市場」。
活動現場,二十一家台企展示最新技術產品,一百三十餘位嘉賓圍繞電力驅動、智能網聯等四大領域分組對接,多家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