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搜聞)內蒙古:「北疆糧倉」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 侯維軼

 2024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搶抓冬春農田建設關鍵時期,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增加的優質耕地在幫助農戶增收致富的同時,也助力「北疆糧倉」為國家多產糧、產好糧。

 秋收一結束,興安盟扎賚特旗搶抓時間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好力保鎮先鋒村高標準農田建設施工現場,隨著灌溉打井、平整土地等工程不斷推進,一幅「田成方、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的農田「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2024年好力保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是37700畝,涉及8個村。目前,改造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主要進行地埋輸水管道溝回填,輸變電工程立桿、掛線,農家肥施入等。」好力保鎮高標準農田施工現場負責人程國作介紹,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將原有的小塊地整修為大條田,並對「田、土、路、林、井、電、渠、管道」進行統一規劃建設,改善了農業生產基礎條件,推動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發展,大幅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地處河套平原的巴彥淖爾市磴口縣隆盛合鎮同興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工人們正在將農家肥堆放在平整好的農田中,等待進行撒施。「目前隆盛合鎮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的開挖渠溝、修整道路、平整土地等工程已經完工,後續這些農家肥將被撒施在農田裡提升地力,增加畝產。」磴口縣耕地質量保護中心主任謝政德介紹說。

 據瞭解,巴彥淖爾市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打破雜亂的地塊界和混亂的渠溝路佈局,統一開挖渠溝,統一修整道路、平整土地、建設水利工程以及營造防護林,逐步實現「一戶一田」「一村一田」。

 得益於高標準農田建設,2024年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白腦包鎮種植的11.65萬畝向日葵迎來大豐收。「鎮裡的11.65萬畝耕地在2024年春耕前,就全部建成了高標準農田。秋收後測算,向日葵相比往年每畝產量能增加50公斤,農戶每畝地可以增收500多元。」白腦包鎮黨委副書記齊海軍說。

 「高標準農田項目建成後,糧食產能顯著提升,以河套灌區主要農作物為例,小麥畝均增產50公斤、玉米100公斤、向日葵50公斤。通過機械化作業解放勞動力畝均節約成本50至80元,畝均節水約19立方米、節肥約20%、節藥約10%,通過節本增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巴彥淖爾市農牧局農田建設科科長李兵介紹,通過營造農田防護林,形成了較好的農田生態系統,切實提高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

 「內蒙古圍繞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和質量,持續強化投入保障機制,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先後出台多項政策和配套制度,持續探索高標準農田建管結合的長效機制。」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林利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