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生活誌)電子年貨 甘遠來
年關將至,家家戶戶都會置辦年貨。年貨的涵蓋範圍甚廣,年夜飯的食材算年貨,年花年桔也算年貨,拜年款客的糖瓜糖果也是年貨,新年穿的新衣服也是年貨。採購簇新的物品本身就帶有象徵意義,意味着除舊迎新,迎來新物沖去舊歲的不如意。多美好的願景!
年前和朋友去了台灣,台北是旅遊熱門地點,多有港澳遊客,在路上隨處可聽取一片熟悉粵語,令人在恍惚間回到了熟悉的土地。為了感受異鄉的年關氣氛,和朋友去了迪化年貨大街。那真是一個摩肩接踵的熱鬧場面,諸種炒貨、糖果、春聯,種種年貨一大袋一大袋地放出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和台北本地人紛紛來採辦年貨,空氣中充塞着天南地北的口音和腔調。我真切地感受到「水洩不通」,讓我誤以為全台北的人都擠在了一條迪化街上。
這個場景讓我想起了日常的大三巴街,以及年節時的義字街。趁熱鬧,從來是中國人骨子裏的基因序列。
新時代發展,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喜歡置辦傳統的年貨,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新式年貨:電子年貨。電子年貨多受年輕人歡迎和喜愛,比如手機、平板、電腦等,還可以是一年份的應用軟件會員。央視新聞也有報道「各地正式實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錶手環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政策。隨着春節臨近,不少消費者將這些電子產品,列入了年貨好物的購物清單」。傳統年貨固然要辦,但更適合新時代的電子賀歲年貨也必不可少。
傳統和新潮結合,才能讓新年過得紅紅火火!(Z世代小傳‧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