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傳真)出名源於多宣傳 李倩恩

公司後門的隔壁,以前是間小餐館,雖有上下兩層,但總面積不超過四十平方米。曾帶公司的客人在裏邊用過餐,因老闆的父親特別健談,故印象深刻。那老人家見面就講其個人歷史,聊他十六歲時跟隨做西裝的裁縫師傅從上海到澳門,然後就孤身一人留在澳門,再後就娶妻生子。而與老家,卻完全斷了聯繫。幾年後,曾到那小店用過餐的客人再到澳門時,仍提起那老人家。

後來,小餐館搬走了,據說是房東執意要漲租,餐館老闆則想擴大發展,結果是一拍兩散。那舖位關門兩年時間,直到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才租出去。聽說接手的是幾位年輕人,要開咖啡店。

咖啡店的裝修很簡單,外牆沒做任何改動,連捲閘門上都沒有塗上文字或圖案。內牆只稍稍粉刷,一樓擺上製作咖啡的櫃檯,剩四分之一不到的地方,還擺放三張小矮桌,每桌勉強坐兩人。上二樓的通道很窄,如果體胖者,要側身才能通過。二樓擺的桌子更大些,稍微寬敞點。其店名也只有英文。雖然每個字母有雞蛋那麼大,但卻是豎排在牆角,看其全名,要扭頭側起來,很是吃力和不便。但就是這麼一爿小店,如今卻成了名店,網紅店。

因為每天要在咖啡店前走上幾趟,對其經營方式,也算略知一二吧。

在其開業之初,就經常看到有專業人士帶着女性模特一類的人物在店前拍攝。為甚麼說專業人士呢?因為還有燈光和道具,很隆重。那模特的衣著也經過精心準備的,猶如拍婚紗照的新娘一般。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們在拍廣告。之後,每隔一段時間,都有如此的拍攝活動在咖啡店前進行。相信他們所拍攝的視頻或者照片,不是放在網絡上,就是投放平面媒體上。堅持做下來,慢慢的,就出名了。

有時中午外出用餐,看到咖啡店前,竟蹲着站着好些等候進店的客人。有時早晨等公司開門時,竟也有內地來澳門旅遊的客人詢問,這旁邊是不是某某咖啡店。可見其知名度之大。

當然,其咖啡的品質,及研磨和沖泡的手法也是不賴的。有時透過玻璃門,看到他們端給客人的咖啡,有各式圖案。再說得文雅一些,就是很有詩情畫意。在陋室裏製作出很有特色的咖啡。這也是他們出名的又一原因。

總而言之,多宣傳,多曝光,持之以恆,至少能把招牌叫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