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食物過期後「絕對要丟」

 1.嬰兒配方奶︰過期的奶粉可能營養成分下降,不再符合標籤標示的含量,影響嬰兒健康與發育。

 2.生肉(牛絞肉、牛排、雞肉)︰這類肉品即使過期後仍可能可食,但務必檢查是否變色、有異味或發霉。建議雞肉可用「指壓測試」:按壓後若能彈回,尚可食用;若留下凹痕,就該丟棄。

 3.雞蛋︰除了聞是否有異味,還建議可做「漂浮測試」:沉底代表新鮮,直立但未漂浮者尚可食用,若完全浮起,表示已經不新鮮。雞蛋有沙門氏菌風險,建議三週內食用完畢。

 4.軟質芝士︰像奶油芝士、瑞可達或已碎的芝士過期後不建議食用,因為黴菌菌絲可能已擴散整塊芝士,甚至含有李斯特菌、大腸桿菌等致病菌。相較之下,硬質芝士有時可切除發霉部位後繼續食用,但軟質芝士不行。

 5.熟食肉類︰熟食肉水分高、鹽分低,極易腐敗。若聞起來有酸味或摸起來黏滑,就應立即丟棄。

 6.草莓︰若草莓發霉了,連接觸過的其他果實也應一併丟棄。軟質水果黴菌擴散極快,某些黴菌甚至會引發過敏或疾病。若草莓快過期,可冷凍保存。

 7.磨碎香料︰過期香料會使料理風味大打折扣。如肉桂粉、紅椒粉、小茴香粉等,過期後香氣會變淡。建議使用密封容器,避免陽光直射與高溫。

 8.調味醬︰調味醬除了要留意保質期,還需注意開封調味醬的細菌滋生問題。當勺子或刀反覆浸入調味醬時,就有可能把細菌帶入,使調味醬在到期之前就變質,即使調味醬開封後放入冰箱儲存,也不能保證其不會滋生細菌。所以,開封後你需要時刻留意調味醬的氣味、外觀和口感,以判斷其是否仍能食用。

 9.生魚︰購買的生魚應妥善冷藏於冰塊上,若觸感乾癟或糜爛,切勿食用。生魚在買回家後應在一至兩天內烹調或冷凍。變質魚類會散發酸味、臭魚味或氨水氣味,加熱後更明顯。有疑慮就要丟掉。

 10.牡蠣︰牡蠣應煮熟再吃,因其可能攜帶創傷弧菌,該細菌會致人傷口感染,或讓人出現原發性敗血病。常溫下,牡蠣可以保存一至兩天,如果放入冰箱,條件好的可保存最多一個星期。過期牡蠣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其攜帶的細菌更是大量繁殖,不可再食。

 11.蛤蜊︰帶殼的蛤蜊在冰箱中可保存三天左右,去殼的蛤蜊只能保存二十四小時。過了這段時間,蛤蜊將散發出強烈的腥臭味且不可食用。

 12.堅果︰堅果含豐富不飽和脂肪,易氧化變質,吃起來會苦或酸。在密封保存下,堅果可於室溫保存四至六個月。雖然變質堅果不一定引起不適,但風味大不如前。

 13.食用油︰未開封的食用油通常可保存一年;開封後約六個月。像初榨橄欖油這類未精製油品,隨時間不僅風味劣化,還會失去對健康有益的多酚成分。若味道變苦,就代表油已變質,應該丟棄。

 14.鮮榨果汁︰鮮榨果汁與超市中的加工果汁相比,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加工過的果汁經過巴氏殺菌,而原汁沒有。經過巴氏殺菌的果汁,其保質期可以達到一個月左右,而新榨果汁只能保留幾天。◇

 (資料來源︰元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