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燈已點亮,年畫已貼好,中國各地古城將以400多場傳統年俗和非遺展示活動,迎接申遺成功後的首個春節。
作為2025年「非遺賀新春點亮中國燈」蛇年燈會燈綵展示主會場,四川自貢燈會以「燈賀中華·氣象萬千」為主題,通過「迎春賀年」「自貢年輪」「一路繁花」等七大主題,集中展現了中華大地的萬千氣象。「孔雀開屏『140米的巨型尾巴鋪滿山坡』巨型剪紙」燈籠結合傳統走馬燈工藝打造了一幅長55米的畫卷,「五榖豐登」燈組使用萬餘件瓷器進行捆扎造型……規模創歷屆自貢燈會之最。
在河北邯鄲,來自全國各地的785幅年畫精品集中亮相,這些作品題材豐富,風格各異,既有反映傳統民俗風情的經典之作,也有展現新時代風貌的創新作品。據統計,春節期間,中國各地將開展20餘場年畫進萬家活動,通過展覽展示、互動體驗、年貨大集,增強春節文化氛圍,豐富假日文旅消費。
全國秧歌展演暨「陝北榆林過大年」日前在歡快的歌舞《美麗中國年》中拉開序幕,橫山腰鼓表演《吉祥腰鼓》和陝北民歌《東方紅》《山那邊》《信天遊》等獨具榆林特色的非遺節目悉數登場,現場一派喜慶、祥和、熱烈的節日氛圍。
湖南湘江新區蓮花鎮的「我們就過非遺中國年」活動現場有的吃有的玩,皮影戲、剪紙、年畫、大漆等非遺項目逐一展示,殺年豬、磨豆腐、打糍粑、爆米花、炸油粑粑、拖面、寫春聯等傳統過年民俗活動輪番上陣,吸引上千民眾參與。
貫穿整個春節假期的「非遺賀新春延邊過大年」精選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重點非遺項目進行現場展演、展示、品鑒活動。國家級非遺項目盤索里、伽倻琴藝術、朝鮮族長鼓舞和農樂舞等輪番上演,朝鮮族傳統米糕、米酒、打糕和剪紙、玉米皮編織、草編等體驗項目更是營造出熱鬧喜慶、特色濃郁延邊年的濃厚氛圍。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文旅融合,不斷增加優質文旅產品供給,讓非遺國潮、春節年俗在新應用場景中火起來,也為新型消費蓬勃發展帶來新動能。◇(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