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留言)心癮難戒   蟲不語

中醫師一紙「最後通牒」,讓習慣「早C」的我抓心撓肝。「早C晚A」本是精緻女性的一種護膚方式,即早上用含維他命C、晚間用含維他命A的護膚品保養。但在不少「牛馬」(網絡中對現代打工人之調侃)的字典中,「早C晚A」有着另一種解讀:早飲咖啡(Coffee)晚酌小酒(Alcohol),悠哉樂哉。

作為資深「牛馬」,咖啡因已融入血脈,每日一杯起步,兩杯亦是常態,這是在內地報社做夜班編輯時養成的習慣。其實,年少時我對咖啡是抗拒的。彼時,有人到家裏做客,送來兩大瓶禮盒裝「鳥窩」咖啡加伴侶,第一口下肚滋味如飲中藥,即便加再多咖啡伴侶仍難以下嚥,自此心底埋下了「咖啡=中藥」的味覺等式。談及「鳥窩」咖啡這一戲稱,源自一九九一年春晚小品《小保姆與小木匠》,黃宏與宋丹丹對「雀巢」咖啡的調侃成了那些年的流行說法。

工作後,慢慢接受那一絲苦澀,亦漸漸愛上咖啡獨有的香氣,最終成為夜班標配,不知不覺就喝了十多年。如今,從「天府之國」定居澳門已兩年有餘,然身體仍未完全適應,嗜辣喜冰的飲食習慣讓我成了不折不扣的「濕人」,舌苔看上去就像雪櫃裏那層厚厚的霜,隨之而來的是惱人的水腫、濕疹,身體異常疲憊,每次中醫診斷總跑不掉一個「濕」字,或許正如同橘生淮南一般,水土不服甚是難調。近期,因頻發的濕疹並頸椎問題又去看中醫,一把脈竟被告知胃部問題亦很嚴重,叮囑務必忌口辛辣,咖啡也被點名列入黑名單。

對本就暈痛的大腦而言,突然斷了咖啡因之安撫,無疑雪上加霜,瞬間猶如宕機般陷入混沌,不時冒出「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的哲學三問,彷彿連記憶都被偷走了,唯有靠着白花油、鼻通醒神。戒咖啡的第一天,不到中午時分已心如貓抓,處理稿件時思緒也難集中,心底有個聲音瘋狂勸說:「沒關係的,喝一杯吧」,隨即另一個念頭又拚命阻止:「忍忍,咖啡配中藥等於前功盡棄」。偏偏此時,同事前往茶水間手沖咖啡,那沁人心脾的香氣瞬間將我包圍,秒抵心間,並在一呼一吸間久久縈繞,腦海中的天使與惡魔又開啟刀光劍影之博弈……恍惚間,我大抵理解了男士們戒煙之痛。

細思極恐。若非此次嘗試戒斷,我依舊只當日飲咖啡是一種習慣,不會意識到已悄然上癮。現實是,我們被越來越多的「習慣」所綁架,在不經意間染上各種難以戒斷的心癮—是否,習慣打字的你經常提筆忘字,善於接受「大家都如此」的自我安慰,卻選擇性忽略身邊還有揮毫潑墨之雅士?是否,習慣用一部手機「掌控一切」的你,在手機丢失或無法使用時會失去安全感,甚至舉步維艱?是否,習慣問「DeepSeek們」的你認定資料典籍無需用腦記憶,卻未曾想過若有一日人類失去科技輔助時,曾經的滿腹經綸亦會蛻變為AI時代的文盲,貽笑大方。

平心而論,無論煙酒咖啡還是智能科技,本都是為人類提供愉悅與便捷的工具,不該成為綁架身體的利器、奴役心靈的枷鎖。往後餘生,惟願凡事在你我心中皆能有「度」,拒絕過度依賴,遠離心癮難戒之魔咒。◇